特醫食品適用人群及使用方法
不少人認為,食品和藥品之間是涇渭分明的,可是特醫食品的存在讓他們感到疑惑。就連很多臨床科室的醫生和護士也不太清楚。特醫食品到底是什么,病人可以吃嗎?比補品要好嗎?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為了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該類產品必須在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指導下,單獨食用或與其他食品配合食用。
特醫食品不是新生事物
很多人或許對于特醫食品還很陌生,但是在國際范圍內,它早已不是新鮮玩意兒。歐盟在 1999 年正式頒布了 FSMP 標準。在 2001 年又頒布了“可用于特殊營養目的的食品可添加物質名單”,明確規定了可使用在特醫食品中的營養物質。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對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定義和標簽標識進行了詳細規定。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于 2012年公布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標準,并于2014年6月實施。日本健康增進法(2002 年法律第103號)第26條確定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法律地位。2016年3月10日,我國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頒布,并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實施。
四類人適合吃特醫食品
沒辦法正常吃飯,或者食量明顯減少者。比如連續工作精神壓力大,持續一周都沒有辦法按時、按點正常用餐,常常處于饑餓狀態、體重減輕、精力變差的人。
吃正常食物消化吸收不良者。比如存在腹瀉、上消化道不完全性梗阻等患者。
營養攝入不足者。因為生病或者嚴重挑食,導致營養攝入不足且不夠均衡的人。
疾病狀況下存在營養不良或者營養風險者。腫瘤患者不管是手術還是放化療治療中、治療后, 嚴重的慢性病患者比如肺病、消化道疾病患者,如炎癥性腸病、重癥肝病、胰腺炎、糖尿病、腎病 等患者。
特醫食品怎么吃?
最簡單的回答是聽醫生和臨床營養師的!
如果不方便咨詢,也可以簡單計算一下。每種粉劑的特醫食品都會在袋子上或者罐裝說明中詳細闡述標準液的配置方法,通常來說,標準濃度配比大都是以 210ml 或者 250ml 配置液為標準示例液體量,根據每種產品配的一個舀勺,配制出來的營養液通常會是 200 千卡~250 千卡。
特醫食品的使用分為全部替代和部分替代兩種。如果患者可以吃飯,而僅僅是胃口變差,進食量是之前的一半左右,攝入的食物非常局限(很多患者只吃稀飯、牛奶、蒸蛋、米粉、蔬菜汁等), 無法保證能量和營養素的齊備,那么就可以使用特醫食品作為兩餐中間的加餐。如果患者完全無法正常進食,就需要全天使用特醫食品。
一般來說,可以安排3餐~5餐,具體餐次需要根據每餐患者能夠承受的進食量和消化道的情況來決定。
特醫食品的沖調,最標準的方法是兌溫水沖調(開水會破壞其中不耐高溫的營養成分),當然, 兌牛奶、稀飯、米湯、豆漿都是可以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酸性或堿性液體作為溶劑,以免特醫食品中的一些成分,如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在酸或堿性環境中發生反應。
素材來自網絡,如侵刪
- 醫院發展臨床營養科的前瞻性... 2021-11-16
- 對于提升民眾的營養水平來講,醫院是非常重要平臺,甚至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為何營養科對于醫院來講如此重要? 新醫改的方...【詳細】